WFU

2020年10月25日 星期日

從最後一堂課,看面對死亡時家人的不同反應


 
我很喜歡<最後一堂課>這部電影,裏頭有非常多可以討論的議題。

面對死亡,或是說,面對「死亡的想法」的時候,家人的態度會一樣嗎?

92歲的老奶奶瑪德蓮,在自己的生日派對上,她緩緩站起來,拿著手中的字條,對著兒子、媳婦、女兒、女婿和所有家人說:「謝謝所有的家人,非常謝謝你們。我這一輩子很幸運,有個愛我、讓我幸福的老公,我很滿意我的助產士工作,尤其是有你們在我身邊,身體健康。我活了很久,我……好累。我一直告訴你們,當我體力不再的時候,當生活變得困難重重的時候,我寧願離開。我們有談過,不是嗎?時間就訂在十月十七日,還有二個月。」

大家不妨想想看,如果是您自己的父母親,在你精心準備的生日派對上,在蛋糕、美酒、大家的禮物之後,突然他站起來,說出以上這一段話,你會有什麼反應?會說出什麼話?

電影裡的場景很真實:大家都不說話。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。孫女察覺氣氛凝重,從客廳探出頭來看,被爸爸用手勢驅趕回去,意思彷彿是我們常說的:「大人在說話,小孩子去外面玩!」然後,女婿先站起身離開,兒子、媳婦也離開了,假裝去忙。孫子開始玩手機,而唯一有說話的是女兒,她對媽媽只說了一句話:「媽,你不能這樣。」 


2020年10月14日 星期三

從《生生》,看生命如何「善生」與「善別」

 


上一篇我們從莉莉奶奶的死亡學習善終的三個條件,但只有善終也許還不夠。台灣安寧之母趙可式老師常常提醒我們,說安寧是「病人善終、家屬善別、活著的人善生」。善終之外,善生與善別同樣重要,我們可以從《生生》另外二位主角:經歷哥哥去世的生生,以及陪伴媽媽死亡的女兒以安,來學習如何善生與善別。

生生是一個國小學生,電影一開始,我們知道他的哥哥(小名壯壯)死了,但是不知道是如何死的,只看到生生每天下課時就到速食店做功課,之後自己回家睡覺。家裡都沒人,生生只能望著壯壯之前的床發呆。原來生生的媽媽大夜班在便利商店打工,早上才回家睡覺。

他們之間幾乎沒有交流,也不知道該說什麼,對於生生、媽媽來說,壯壯的離開,無疑造成了巨大的悲傷,但那樣的悲傷在學校、速食店、便利商店、無人的家中,沒有出口,只能讓悲傷存在心裡,造成一波一波的傷害。

還好,生生透過了哥哥留下來的手機,認識了莉莉奶奶。莉莉奶奶同樣是在面對死亡,但是她的態度樂觀而開放,影響了生生,也讓悲傷有傾吐的機會。


2020年10月12日 星期一

從《生生》,看善終的三個條件

 


今年(2020年)適逢安寧照顧基金會30周年生日,基金會在台北車站盛大舉辦了安寧影展的活動,我也很榮幸地被邀請和小野老師一起擔任《生生》這部片的映後座談講者。

《生生》是2017年的一部台灣電影,也是當年我很喜歡的電影。之前看的時候就覺得很好看,但沒太多想法。數年後再看一次,卻深深覺得這部片非常適合當作安寧療護的教材。

(以下有雷)


2020年10月6日 星期二

未完成的音樂會: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三天,想完成什麼心願?

 


2018年底,安寧病房團隊接到腸胃科醫師的電話,希望從加護病房轉過來一個病人。

「糖尿病、猛爆性肝炎、肝硬化、末期,病人不願意治療了。」電話詢問的時候,腸胃科醫師簡短說了這幾句話。

那天是星期五下午,微雨,滿頭白髮的王伯伯被太太推著輪椅進來,我有點訝異,我一直以為他應該是躺在推床上來的。

64歲的王伯伯,雖然說是猛爆性肝炎,其實氣色還不錯。我走到床旁了解病情的時候,注意到他右腳因為糖尿病截肢後纏的紗布。

「肝臟,為什麼不想繼續治療了呢?」閒聊幾句後,我單刀直入地問。

「醫生說只剩下換肝這條路了…..」王伯伯操著台灣國語,跟我說:「我不想浪費別人的肝臟了,之前糖尿病、肝硬化,弄了好久,好辛苦……我活夠了拉,很滿足了,謝謝醫師。」

我注意到,王太太在旁邊,低著頭沒有說話,但王伯伯一直握著王太太的手。

我把後續可能的緩和治療方針和可能遇到的狀況跟王伯伯夫婦說了,他們很友善安靜,沒有問太多問題,只是一直握著對方的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