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8年7月22日 星期日

《老後行為說明書》推薦序:與老年人自在相處,是台灣每個人都要學的功課



根據內政部統計,台灣自今年(2018)起,65歲以上老化人口超越14%,正式進入「高齡社會」。也就是說,目前的台灣,7個人就有一個老年人。

也根據國發會推估,到了2026年,台灣65歲以上人口會來到20%,也稱作「超高齡社會」。到那時,5個台灣人就有一個是老年人。

我常常在演講中這麼說:「到了2026年,大家每一個人走在路上都要很小心,因為如果不小心去撞到別人,那個人就有五分之一的機會是老年人,萬一他跌倒、骨折、腦出血,就糟糕了……」台下總是哈哈大笑,我卻有點笑不出來。

面對這樣的超高齡社會,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?我們知道如何與老年人相處嗎?如果老年人的行為怪怪的,我們知道為什麼嗎?有身體異狀,我們可以提早發現,提早治療嗎?

我認為,與老年人自在相處,是到時台灣每個人都要學的功課。


2018年7月15日 星期日

《愛的最後一幕》推薦序:如果有一天,變成植物人,你會.......?




「如果有一天,變成植物人,你會想要怎麼做呢?」這是我常常在演講中,挑戰聽眾的一個問題。

我問大家:「你會希望持續使用鼻胃管、人工營養,甚至呼吸器,來長期維持你的生命嗎?」

我每次問,答案幾乎都是一致的:「當然不要啊,太痛苦了。」

英國作家凱西‧瑞森布克撰寫的這本《愛的最後一幕》,讓我們知道,植物人以及植物人家屬的生活,究竟「痛苦」在哪裡;同時,也讓我們看到,生命滿滿的愛。

我想從「代理決定」、「照顧」、「預立醫療決定」幾個觀點說明我對本書的感想。

2018年7月9日 星期一

《如果人生有地圖》推薦序:你如何「準備」自己的幸福地圖?



「老去」,由二個字所組成──老和去。

關於「老」,你的想像是什麼?是駝背、輪椅、終日臥床?還是自在、安適、四處旅行?而關於「去」,你的想像又是什麼?是恐懼、黑暗、充滿憂傷?還是放下、說愛、提前道別?

每個人對於老去,都有不一樣的想像,而這本由老年學專家所撰寫的新書《如果人生有地圖》,清楚地告訴了我們一些重要的事情。而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,就是在「從容老後」一章中,提及我們及父母對於變老要「有所準備」。

2018年7月3日 星期二

《死,打碎我們,還是打開我們?》推薦序:死亡的教育,其實是「生命教育」



我是一個安寧緩和及老年醫學專科醫師,常常有機會到社區去宣導安寧和預立醫療決定的觀念。在宣導的過程中,四處碰壁是一種常態。

有一回,我們到了中部某大型社區的關懷站,參加他們的社區營造活動。我穿著醫師袍,護理師也身著制服,現場五六十位老伯伯和子女們,看到我們來都很開心,紛紛上前詢問跟健康相關的問題。

可是當我們表明,我們是安寧病房的醫師和護理師的時候,氣氛丕變。

「安寧?那不就是那個?」有一個阿姨,用右手食指比了一個「死翹翹」的手勢。

「醫師,拜託一下,在這裡不要講那種東西啦,會怕啦!」另一個阿姨,趕緊把自己的長輩帶到後面,離我們遠遠的。

「簽這意願書什麼東西!我不要簽,你們是不是詐騙集團?」另一個伯伯不知為什麼講到這個話題突然生氣,拄著拐杖快步離開會場。

我跟護理師面面相覷,不知道該說什麼。

我想問,死亡,真的有這麼可怕嗎?曾幾何時,死亡好像《哈利波特》中的佛地魔一般,變成了「不能說出名字」的事情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