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9年9月27日 星期五

《不留遺憾的臨終照護》推薦序:善終,不是理所當然的



「爸爸,加油喔,你可以的,加油!」小陳每次來到病房看爸爸,都會跟爸爸這麼說。而我每次聽到「加油」這兩個字,都眉頭一皺。

小陳的爸爸,老陳,是胰臟癌末期的病人,在他還清醒的時候,就跟太太和家人說:「太痛苦了,我不要再做治療了。」之後,病情每況愈下。每當我看到他疲憊的眼神,都很不捨,只是那樣的眼神,小陳似乎看不見。

「爸爸,加油喔,很多人都盼望你會好起來,加油!」

「爸爸,加油喔,多吃一點,才會有體力,加油!」

「爸爸,加油喔,痛的話忍耐一下,加油!」

面對這樣的鼓勵,老陳總是會虛弱的點點頭,嘴角擠出一絲微笑,眼中飄過一絲哀傷。在旁邊觀察的我總是心想,小陳的「加油」,是不是會給父親太多的壓力,讓他即使在這麼虛弱的狀態,都必須硬撐著,不讓兒子看到自己衰弱的樣子?

如果可以換成其他話語,是不是能給父親更多的支持和力量?  

除此之外,家人還可以做什麼,讓病人跟家人都可以笑著說再見?

如果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,我非常推薦廣橋猛這本《不留遺憾的臨終照護》。作者是長期擔任安寧照護及在宅醫療的醫師,陪伴過三千位病人善終。也許是因為我們的專業和經歷太相似了,我看著他的文章,忍不住頻頻點頭,心中一直喊著:「對阿!就是這樣!」。

對我們安寧醫師來說,照護的主體除了病人之外,還有家人。病人要離開了,會有身體、心理、社會、靈性的痛苦。但是,這些痛苦,家人一點都不會少,也會有照顧上的疲累、面對家人要離開的悲傷、和家人關係不好時的憂愁,以及面對生命更高層次的疑惑。

那要怎麼讓病人和家人彼此都能減少這些痛苦?關鍵在家人最後一刻照護病人的方式。正如作者所說,好的照護,可以提升病人的疼痛閾值,讓病人在面對痛苦時,感覺不那麼痛了。但我發現,這樣的影響是雙向的。好的照護,也會讓家人在面對這些即將分離的悲傷和痛苦時,感覺到「我還可以為他做些什麼有價值的事」、「我們還是可以完成一些事」。這些,也是支持家人最珍貴的力量。

看到小陳辛苦的照護,我跟病房團隊中的心理師找機會和小陳溝通,同理他目前照顧上的困難、面對父親離去的失落,以及那一種「不知道該做些什麼」的無奈與焦慮。我們告訴小陳,其實他可以幫爸爸按摩,減緩他的不適;他可以幫爸爸翻身移位,讓爸爸躺的更舒服;他可以跟爸爸說說話,讓爸爸知道他在旁邊陪伴著……。

善終,不是理所當然的。善終,是需要好好準備的。

而好好準備的其中一件事,就是家人的照顧和支持。因為有些事,只有家人才能做到。


相關連結


不留遺憾的臨終照護:送走重要的人的方法,只有你能做到


(作者為臺中榮總老年醫學、安寧緩和專科醫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