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7年8月15日 星期二

說故事有音樂,一定更好嗎?使用音樂說故事的三個提醒

作者:朱為民

  


我在2016 TEDxTaipei的open mic決選之中,同時使用了音效和音樂。

講到「那一刻我記得很清楚,急診室很吵,隔壁床的病人正在急救,心跳監視器逼逼逼逼得聲音不斷傳過來……」的時候,聽眾就可以聽到心跳監視器逼逼逼的聲音。而故事說到了最後,講到「我的父親,很幸運他後來康復了。有一天我下班回家,看到桌上放著二張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,上面有我爸爸媽媽的簽名。」的時候,環境中流出了由鋼琴和小提琴交織的溫暖,營造了結尾與母親對話,溫暖的感覺。後來,我也順利通過決選。

但如果問我,「說故事有音樂,一定更好嗎?」老實說,我看過太多厲害的故事人,不需要音樂,也可以把一個故事說的情感飽滿、栩栩如生。只是,我喜歡音樂,而如果找的到合適的音樂並且經過適當練習,我認為音樂對於故事是可以加分的。

以下跟大家分享,使用音樂說故事的三個提醒:


找到合適的音樂


這實在是最基本,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。如果音樂無法搭配場景,那還是不要使用的好。而什麼是適當的音樂?有二個面向:調性和意義。調性簡單來分就是開心的或是悲傷的音樂;而意義比較難一些,代表著音樂原始出現時搭配的場景。舉個例子,我常常在婚禮的場合聽到,聽起來似乎是很開心的音樂,很多是電影的配樂,但有時我就會偷偷跟旁邊的太太說:「可是這部片好像是悲劇收場耶……」這樣在意義上來說就是不太適合的音樂。

那如何找到合適的音樂呢?最重要原則:簡單的音樂就好,通常是一或二種的樂器演奏出的音樂就很不錯。太複雜的音樂就容易喧賓奪主,所以不要想說要找什麼管弦樂團氣勢比較磅礡,或甚至有人找搖滾樂來說故事。要記得,說故事的是你,聽眾是因為你才想更想聽這個故事。

我最常使用的就是二種器樂:鋼琴或是小提琴/大提琴,無論是溫暖或是悲傷,營造出的氣氛都很不錯。而要去哪裡找音樂?一般來說,電影/電視劇配樂是我比較喜歡的方向,因為他們的存在本來就是為了襯托情緒。當然,每個人喜歡的音樂不同,覺得舒服就好。


擺在合適的位置


找到音樂了,要放在故事的那裡呢?其實都可以,可以放在開場、中間或是結尾都好,我都有嘗試過。但比較不妥當的是音樂給它催下去放整場,不僅容易讓聽眾失去新鮮感,也容易喧賓奪主。我個人的經驗,喜歡會放在二個位置:故事情感最豐富,情節最高潮的地方,或是結尾需要留下餘韻的時候。放在這二個時機點,通常效果都很不錯。


搭配合適的練習


練習很重要,並不是每個人都習慣搭配音樂說話,所以一開始難免會有點不在在。學習配合音樂的節奏來講話,需要許多實戰的經驗。而音量的調整也非常關鍵,如果音樂太大聲或太小聲,那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。另外,播放音樂的方式也不可以馬虎,我看過一位講者,講故事講到一半的時候,走下台去按播放鈕,這個時候全場都在等他,情緒就斷了。因此,無論是找人來播放,或是是先將音樂插入投影片中,都需要練習。

說了這麼多,我們來實際體會音樂之於故事的力量。請大家先默念以下的故事:

「最後我想跟大家說,我真的很懷念我的阿嬤。我的阿嬤個子小小的、駝著背,因為膝蓋痛,她走路都是很慢很慢。我很想念,我總是走得很快,她在後面朝著手喊我的樣子;我很想念,她上樓梯氣喘吁吁,我在後面大喊『加油』的樣子;我很想念,她每次走到便利商店,總是堅持給我買一罐麥香奶茶的樣子……我真的很想念她,如果時光可以倒流,我想跟她說,我愛她。」

第二次,請大家搭配著這段音樂的前面二分鐘,再唸一次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7FVJjSZALhk

如果你有感受到不一樣,那就是音樂之於故事的力量。


故事魔法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