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9年3月12日 星期二

《長壽地獄》推薦序:當那天來臨,你想用什麼方式離開?



我的父親在2017年底,於85歲的年齡去世。他的離開改變了我的生命,也讓36歲的我最近開始思考三個問題。

第一個問題是,我的父親,從他的老化、生病、接受照顧、到死亡,這段日子,他快樂嗎?

第二個問題是,如果我老了,也跟我父親一樣,退化、跌倒、接受照顧、死去,這會是我想要的老年生活嗎?

第三個問題是,我的父親因為肺炎而離開,如果是我,我會用什麼方式離開?是肺炎?癌症?心臟病?

這三個問題的答案,都和時間有關。我想用我父親的人生,跟大家說明,我們每一個人,都無法抵擋時間的洪流。


父親的人生年表


我的父親是1932年出生,1949年到台灣(17歲),1981年結婚(49歲),1983年生了我(51歲),2002年退休(70歲),2013年在家跌倒後失能與失智(81歲),2017年逝世(85歲)。

從這個年表中看出什麼?我的父親,年輕時很辛苦,邊工作邊照顧家庭,把我撫養長大。好不容易熬到退休,退休之後過了11年清閒的日子,之後生病,度過了4年失能失智、需要別人照顧的光陰,最後去世。

這樣的人生,幸福嗎?

根據內政部107發布的統計,106年國人的平均餘命是80.4歲,男性77.3歲,女性83.7歲,皆創新高。然而,值得注意的是,根據衛生福利部另一個統計,國人的「平均健康餘命」卻只有71.2歲。也就是說,每一個台灣人,平均晚年有9年的時間,臥病在床,需要他人照顧。

生命,真的是愈長壽愈好嗎?剛成為醫生的時候,這個答案對我來說是肯定的。然而,行醫多年之後,有了自己父親生病的經驗,再加上臨床上每天看到太多長期臥床,插著鼻胃管、尿管、氣切,生活無法自理的老人。我對這個問題的答案,漸漸有了疑問。

愈長壽,痛苦的不是只有病人而已,還有照顧者們。這幾年,在報導中看到愈來愈多這種因為無法忍受長時間照顧的壓力,照顧者尋短甚至傷害家人的新聞,都令人好遺憾。但是,隨著少子化趨勢無法翻轉,這樣的新聞,很可能會愈來愈多。

面對不健康的長壽未來,怎麼辦?

幸好,這個時候有<長壽地獄>這本書來到我們面前。


日本的老化現況


日本的老年化狀況舉世皆知,根據2017年內閣府統計,日本的高齡化率(大於65歲以上的比率)已達27.3%。台灣在2018年的高齡化率是14%,雖然看起來還差現在的日本很多,但依照估算,這個數字在2026年就會達到20%,2040年會達到40%。也就是說,現在的日本,其實就是未來的台灣。從日本的經驗中學習,是不可不做的一件事。

<長壽地獄>書名雖然聽起來很聳動,但這本書的內容卻非常真實又可貴。作者松原惇子不僅僅是一個日本暢銷作家而已,她自己本身就是一個71歲的老人,而且她的母親已經91歲了!她深知老年人的辛苦,近年也到各地的老人院和照護機構去採訪,把目前老年人遇到的實際狀況完整地描繪出來。讀來令人怵目驚心,很多場景跟現今的台灣比起來有過之而無不及。

不僅如此,他也親自到訪荷蘭安樂死協會,並分析世界各地對於末期醫療的看法與差異。

但是,這本書最令人喜愛之處,絕非作者把長壽悽慘的狀況真實寫出來而已。而是她在第五章和第六章,實際提出了具體的建議,告訴了我們應該要如何做,才能夠避免墜入到長壽的地獄,而可以享受安適快意的晚年人生。比方說,「寫下臨終醫療事前指示書」、「事先向家人及親友傳達自己的意願」、「人生最後的場所是家裡?還是設施機構?」這些問題,都是我覺得極好的提醒。

2019年1月6日,台灣的「病人自主權利法」正式實行。近幾年我常常推廣這個法律,因為我覺得它真正保障了每個人對於生命的自主權,也讓善終這件事離我們更近。而就在這個時候,<長壽地獄>這本書來到我們面前。看了這本書,會對生命自主的概念,以及在生活中要如何執行,向前邁進一大步。


我們的人生,會如何結束?


回到父親的生命經驗,他的85年人生中,我覺得是快樂且充實的。儘管他有4年多的時間失能失智需要別人照顧,但是在那4年中,父親沒有插鼻胃管、尿管,或是其他的管路;在家人和看護協助下還是會很認真的做復健,使用拐杖可以慢慢地走,也可以自己吃飯;雖然失智,但他很少發脾氣,也不會憂鬱,總是笑顏常開地跟我們打招呼;最後的肺炎來的很快,但是他的生命選擇不要拖下去,更沒有接受急救或插管治療。

我還是覺得,父親是有福氣的,他沒有落入痛苦卻長壽的漩渦中,也不至讓家人一起掉下去。

如果你也不想在年老的時候掉進「長壽地獄」,推薦好好閱讀這本書。


相關連結


長壽地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