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篇我們談到了<知音有約>這部電影中討論死亡的段落,但其實這部片還有一個更大的命題:「情緒」。 
洛伊和他的父親需要和好,是因為洛伊的父親在洛伊小時候,就拋家棄子,成天在外頭花天酒地,甚至不管重病的太太,讓年幼的洛伊和妹妹自己面對這一切。 
這讓洛伊從小時候開始,就恨極了他爸爸。也因此,當雙方很多年後再見面的時候,憤怒的情緒爆發出來,讓洛伊覺得非常的痛苦。 
片中佛雷德說著洛伊的故事,講到這邊和他的觀眾(他的觀眾都是小朋友)說: 
「你有過跟洛伊一樣的情緒嗎?氣到你想傷害別人?或是你自己?我知道我有。我小時候很胖,其他的孩子會追著我,叫我的綽號,例如『胖子佛雷德』。讓我好難過。有時候我一個人,我會哭。有時候,我會很生氣。你總是可以做一些事,去處理你感受到的情緒。」 
當佛雷德在路另一段節目的時候,他扮演布偶丹尼爾,和另一位演員一起唱出一首關於情緒的歌: 
「當你感到生氣,你會怎麼做?當你氣到想要咬人的時候? 
    整個瘋狂的世界感覺錯得離譜,好像你怎麼做都不對。 
    你會怎麼做?你會出拳打沙袋嗎?你會拍打黏土或是麵團嗎? 
    你會找朋友一起玩鬼抓人?還是看你能跑多快?  
    我想停就可以停,我希望停就可以停。 
    隨時都能停下來。 
    這樣的感覺多舒服,我知道這真的是我的感覺。 
    要知道在內心深處,有讓我們長大的力量。 
    讓女孩有一天變成女人,讓男孩有一天變成男人。」 
讓孩子用正確的態度面對情緒,是佛雷德的節目中非常重要的主軸。 
我相信,每一個人都想要「過的好」。但是什麼是過的好?是錢很多?五子登科?升官發財?……其實我覺得,如果每天都能和自己的情緒好好相處,面對真實的自己而不會感到有壓力,其實就可以說是過得很好、很順了。你同意嗎? 
我們每天都在跟自己的情緒相處,有時候處的好,有時候處的不好。但是要怎麼樣才能處的好?我認為辨識&說出自己的情緒,是非常基本而重要的功課。 這個技巧需要不斷地練習,而我們不妨從辨識&說出別人的情緒開始。